“雷軍開駕校收1999,BBA連夜印傳單”。
當豪車駕駛培訓從奢侈品變標配,一場由小米引發的駕駛技術培訓正在引發跟風潮。
當然有人會說,這些培訓項目BBA早就有了。
但如果你看看價格,就會收回這句屁話。
駕駛培訓項目,寶馬收多少錢?
小米只收1999!
前面還有免費!
所以,這又是一次的顛覆,又是一次掀桌,順帶手也把豪車培訓的“貴族游戲”終結了。
2025年5月22日,雷軍宣布小米汽車推出“精英駕駛高階培訓”,首批1萬名車主免費參與,后續定價1999元。
課程包含幾個硬核模塊,比如SU7 Max實車特訓等。
具體項目包括在低附著路面失控演練、金卡納綜合賽道挑戰,緊急變線時速破百實測、繞樁極限操控教學,等等。
這些都是實際駕車時,經常出現的極端場景。
用戶熟悉了這些場景下的操控,實際上不但更了解車子的性能,同時也知道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最讓人驚訝的是,小米這些培訓課的“低價”,直接刺破傳統豪車駕培的高價泡沫。
因為其他豪車的類似課程,動輒上萬。
法拉利意大利賽道培訓費超10萬,僅限20人小班。
現在小米以十分之一價格提供同等規格培訓,6月北京站開課即爆滿。
所以別小看這個駕校。
它實際上宣告駕培奢侈品時代終結。
小米開始搞駕駛培訓,同時還那么火爆,顯然引起了BBA的興趣。
因為這是他們擅長的玩法。
6月14日,奧迪在廈門賽道重啟RS駕駛學院,主打“V8情懷牌”。
寶馬/奔馳也有類似動作。
這真的很好。
但有趣的一點在于,為啥這些品牌的駕駛培訓活動,以前沒有搞起來?
感覺還是跟模式有關。
眾所周知,小米在造出了一臺強悍無比的SU7,以及SU7 Ultra后,網絡上出現了大量這兩款車出現交通事故的視頻。
這很正常。
因為一款車出現交通事故,不是新聞。
但另一方面,有些事故很可能也跟用戶不熟悉電車特點有關。
因為電車加速太快了。
這個油車不一樣。
為了讓人們把車開好,小米開始搞還是培訓。
說到底,小米駕培定位“用戶服務”,成本計入生態鏈。
但BBA不一樣。
本質上,駕駛培訓是他們商業模式的一部分。
另外,也跟普世無關,更多是一個精英圈子的小范圍活動。
“讓愛好更專業”真的很好,但也需支付足夠的對價。
駕駛培訓爆火背后,是電動車性能與用戶能力錯位的行業危機。
比如性能過剩。
小米SU7 Ultra零百加速1.98秒,比F1賽車還快0.2秒;奧迪e-tron GT扭矩830N·m,新手輕踩電門即失控。
另外,因為缺乏經驗,導致人為事故高發。
因駕駛員誤判,電動車急加速成“隱形殺手”。
另外還有智駕誤導風險。
這些都需要培訓解決。
所以方向盤后的人,其實比車更需要“升級”。
當雷軍喊出“和同行共推汽車文化”時,BBA的跟風實則是一種覺醒——當電車性能突破物理極限,駕駛者成為安全鏈最弱一環。
如果BBA能夠把價格降下來,那又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