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拐點已至。
當行業告別野蠻生長,一場全新的合資合作浪潮已洶涌而至。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寧德時代已與包括廣汽集團、江汽集團、理想汽車、賽力斯,以及東風日產、本田中國、長安馬自達、大眾集團在內的多家車企達成合作。近期更有理想汽車與欣旺達、零跑汽車與中創新航等合資項目相繼落地。
與昔日為解決“產能焦慮”的簡單爭奪不同,此番浪潮的底層邏輯,是在極致成本與競爭壓力下,對產業鏈關系進行的一場深刻重構。
車企與電池巨頭們,正共同越過傳統的“買賣博弈”,全面邁向 “深度綁定” 與 “價值共創” 的新階段。
這場關乎未來的合縱連橫,究竟新在何處?“誰也離不開誰”的共生關系,又將如何重塑戰局?
從“搶產能”到“鎖未來”
據悉,今年四季度我國動力電池廠商的產能供給趨緊,產能利用率達到高位。在這樣的情況下,供應鏈保障成為車企面臨的首要難題。
據報道,面對供應鏈的緊繃態勢,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慨:“最近一兩周跟我們所有的電池廠商老板都喝過酒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動力電池企業的龍頭老大,寧德時代更是成為車企尋求合作的重點對象。尤其在這一關鍵節點,各品牌更是為了確保電池供應“各顯神通”。
這一幕對產業而言,并不陌生。在行業發展的上行周期,車企負責人“奔赴”寧德時代爭取產能,幾乎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行業現象,如今相似的情景正再度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