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漸入尾聲,回看今年大促,AI是關鍵變量。
一方面,各電商平臺紛紛押注AI,天貓迎來首個AI全面落地的雙11,京東推出AI架構體系“Oxygen”與AI購物應用“京犀”,抖音電商探索大模型直接帶貨,豆包化身“AI導購”,答復用戶內容中同步呈現商品鏈接。
甚至字節旗下協同辦公領域的飛書也跨界入局,宣布正式加入雙11備戰,并于近期開展多場“電商提效專場“直播,助力商家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商家端也在快速擁抱AI。淘寶天貓數據顯示,雙11期間有超500萬商家用其提供的AI工具輔助經營。在飛書官方視頻號商城中,其剛推出不久的電商行業專屬課程,已賣出1370份。
電商,正成為被AI深度變革的行業之一。
?
01
電商行業,都在怎么用AI?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介入電商行業。尤其商家端,正積極引入AI到自身經營全鏈路。
這一趨勢年初便已顯現。飛書市場經理王屹煊告訴數智前線,DeepSeek爆火后,他們曾開展培訓引導用戶用飛書多維表格搭配DeepSeek搭建應用,當時用戶搭建的作品中就有超六成與電商相關,涵蓋模特換衣、直播AI助手等。后續多場活動中,電商也是轉化數據最佳的。3月的一場線下分享會上,現場甚至有90%的參會者來自電商行業,問答環節超80%問題聚焦于“電商場景如何實際應用AI”。
背后的核心驅動因素在于,當下電商領域同質化嚴重,在義烏,一款爆品第二天就可能被眾多同類商家復制到首頁店鋪。為避免存量競爭,越來越多商家想借AI尋求增量。業界普遍認為,行業同質化下,利用AI使某個環節執行效率提高1%、2% ,就能帶來可觀效益。
目前,在電商經營全流程中,已有不少企業將AI應用發揮出實際價值。
在商品前期籌備階段,選品直接關系銷售成敗。以往,主營丑拖鞋的跨境電商老板劉世奇靠人工抓取亞馬遜爆品數據、憑經驗選品,耗時費力且拼概率,上新周期以季度計。
為加速上新,他引入AI構建“數據抓取-AI分析-趨勢結合”工作流。AI定時監控并抓取頭部品牌商品鏈接,再通過內化了其經驗的提示詞自動提取爆品信息、提煉賣點、總結好評與差評,并結合其從上傳的行業趨勢表中的流行元素、熱詞,產出趨勢性爆款選品,生成主圖提示詞及圖片投至營銷平臺,數據達標后即安排工廠開模。憑借這套流程,他的上新周期縮至以天計,6人團隊年銷成功突破3000萬元。
在中期,如何更高效率、低成本地實現運營與轉化,是電商商家頭疼的另一大問題。
為極米、Switch等品牌提供電商代運營服務的成都獨唱團,率先在文案和圖片生成場景掀起變革。總經理遲帥告訴數智前線,各類生文和生圖工具雖已“可用”,但距離“商用”仍有巨大差距,若無法達到專業文案編輯者或設計師的“85分水平”,業務人員是不敢用的。
為此,他們耗費大量時間將“老手”才能捕捉到的細節經驗拆解成可復用模塊,形成可執行的判斷節點并封裝。以文案生成為例,運營選擇產品后,系統就會自動抓取數據,按流程生成專業文案。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