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要想AI先通信。
在這個不可逆的全球產業數字化浪潮中,通信應該是AI技術真正進入大規模落地的必要前提,相當于地產鏈的基建。
基于這一底層邏輯,在2025年的這一輪科技大行情中,AI+通信早已成為熱門支線,備受投資者追捧,且行情正從上游光模塊、芯片等核心部件向中游通信商延伸。
美東時間10月14日,百年通信巨頭愛立信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凈利潤同比激增近2倍至113億瑞典克朗,推動股價單日狂飆超20%,創下2018年4月以來最佳表現。此后至今,其股價雖然沒有更大的異動,整體卻穩在了小高位處。
北京時間同一天,中興通訊港股盤中刷新歷史新高,年內漲幅最高超80%,其中8月以來已累計上漲50%,個股賺錢效應顯著,也是市場焦點之一。
作為全球通信五大巨頭中的兩家,它們雙雙強勢的股價表現是否意味著AI對通信商的實質性提振已經到來?這場AI驅動的通信業變革,究竟能釋放多大價值?
通信雙雄:愛立信利潤飆升,中興押注AI轉型
在全球移動通信設備市場中,愛立信、中興通訊都屬于TOP5頭部陣營,因此對它們的解讀在業內還是具備很強的指引性價值。
愛立信過去在國內市場也是遠近聞名,不過主要是在手機市場,應該是90年代前那批人的經典回憶殺。時過境遷,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瑞典品牌雖然早已撤出國內手機市場,但其在全球通信設備領域的影響力依然強大。
根據Dell'Oro Group的數據,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愛立信雖已被華為(31%)和諾基亞(13%)超越,但仍保持第三名的位置。
而中興通訊作為中國通信產業迅速崛起的重要推動者與極大受益者之一,其全球市場份額已逼近愛立信,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10%。
表面來看,愛立信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確實驚艷:凈收入較2024年同期增長了190%、調整后EBITA實現翻倍增長,利潤率也從12.6%提升至28.1%。
雖然這一增長力由于來自非經營性因素而遭遇非議:iconectiv業務剝離產生了76億瑞典克朗資本收益。若剔除該一次性收益,其核心業務的利潤增長實則有限。
但值得肯定的是,其管理層明確指出,第三季度在核心網業務強勁增長的帶動下,云軟件和服務業務銷售額提升了9%;且受益于這部分業績改善,調整后毛利率也從46.3%提高至48.1%。
這點應該是愛立信這份財報中更大的亮點,此時公司對部分資產的處理也被市場解讀為戰略聚焦,為未來在AI等前沿技術或市場擴張儲備資源。
總體而言,愛立信最新業績可圈可點,但新技術帶來的增長動能尚未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