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叮當響絲路,新疆漢子騎駱駝去洛陽已走六十天!
最近在甘肅張掖的街頭,出現一支特別的隊伍。二十多人牽著三十多峰駱駝,慢悠悠走過現代公路。這支隊伍從新疆哈密出發,目的地是一千多公里外的河南洛陽。
他們已經在路上走了兩個多月。領頭的是一位叫蔣曉亮的“網紅局長”。他曾經是新疆哈密巴里坤縣的文體廣旅局局長。如今他帶著農牧民和志愿者,重走古絲綢之路。
這支隊伍里,一半是新疆當地的農牧民。他們熟悉駱駝的習性,懂得在沙漠中找水。另一半是來自各地的志愿者,大家因為對絲路文化的熱愛走到一起。
白天他們頂著烈日趕路,晚上就在星空下扎營。七個不同民族的隊員圍坐在一起唱歌,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商隊時光。
最驚險的是在戈壁灘遭遇十二級大風的那個夜晚。隊員們手挽著手,一步一步挪到宿營地。那位曾經的蔣局長說,那一刻他真正體會到古人開辟絲路的不易。
這支駝隊今年八月從巴里坤的得勝門出發。當地百姓敲鑼打鼓為他們送行。沿途經過敦煌陽關時,還重現了古代通關的場面。
隊員們穿著古裝,接過通關文牒。飛天舞女在駝隊前翩翩起舞,讓人恍惚間穿越回盛唐時代。這樣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拍照。
從新疆到河南,這條路古人要走半年。如今他們預計一百天走完全程。雖然現代交通工具幾小時就能飛到,但他們選擇用最古老的方式丈量大地。
一位叫趙洋的女隊員告訴記者。這兩個多月讓她學會了慢下來欣賞風景。她說現代人太匆忙,總是錯過路上的美好。
駝隊經過村莊時,總有好奇的村民送來食物和水。孩子們圍著駱駝又蹦又跳,老人們則回憶起年輕時騎駱駝的經歷。
在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隊伍休整了幾天。這里曾是古代商隊的補給站。當地牧民教隊員們唱起了古老的牧歌。
蔣局長在社交平臺上有十多萬粉絲。他經常分享路上的見聞。一段夜行遭遇大風的視頻,讓網友們揪心不已。
有網友留言說,這讓他想起小時候跟爺爺騎駱駝的經歷。還有人說,等駝隊到洛陽時,一定要帶著孩子去看看。
這支駝隊重走絲路的背后。是對千年文化的傳承。2014年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洛陽作為重要節點城市,與新疆的哈密通過這條古道緊密相連。
如今駝鈴再次響起,仿佛在喚醒沉睡的歷史記憶。這些騎駱駝的現代探險家,正用他們的腳步書寫新的絲路故事。
預計再過一個月,我們就能在洛陽街頭看到這支特殊的隊伍。聽著叮當的駝鈴聲,或許能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遠方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