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深秋初冬,門診里糖尿病患者扎堆兒了。醫生常調侃:“天氣一冷,血糖就開始‘造反’。”
糖尿病不是冬天的新病,但冬天絕對是糖尿病高風險季節。
氣溫下降,人體基礎代謝率升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更容易波動。再加上運動少、吃得多、穿得厚,看似舒服,實則暗藏隱患。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怕“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但你知道嗎?有些日常操作,比吃糖還傷血糖。醫生提醒:天氣再冷,也別做這5件事,哪怕躲在家里打麻將都比它們安全得多。
一、別賴床不起,血糖會悄悄飆上去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到冬天就“冬眠模式”開啟,天不亮不起,上午不出門,運動更是想都別想。
但千萬別小看賴床這件事——清晨本就是血糖波動最劇烈的時段,不及時起床、進餐、活動,很容易讓空腹血糖升高,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根據《中華糖尿病雜志》研究,超過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出現“晨起高血糖”,與起床過晚、早餐推遲密切相關。
醫生建議:
盡量保持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哪怕不出門,也要在家做些輕微活動,如室內快走、拉伸運動,幫助血糖平穩過渡。
二、別隨意加餐,熱量堆積不知不覺
天氣冷了,嘴巴也“饞”了。很多糖友喜歡在兩餐之間加點花生、紅棗、糖炒栗子,聽起來健康,實際上這些“健康零食”藏糖量驚人。
比如:
· 一把糖炒栗子(約50克),熱量高達100千卡,還含約20克碳水,相當于半碗米飯;
· 紅棗雖補血,但含糖量高達60%,對于糖友來說,絕非“補品”。
中國營養學會的《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糖尿病患者應限制每日總碳水攝入量,并建議避免含糖高的零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