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這樣——一摸寶寶手腳涼涼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趕緊加衣服加襪子?
我曾經也這樣。直到孩子起了滿身痱子,夜里哭鬧不止,醫生輕輕一句:“穿太多了。”我才猛然驚醒。
原來,寶寶怕冷,是我們最大的錯覺。
寶寶的手腳涼,反而是正常的
小寶寶的循環系統還沒發育完善,血液最先供應大腦和心臟這些關鍵部位,手腳離得遠,涼一點是正常的。
摸脖頸后面,溫熱無汗,就是穿得剛好。
一旦手腳熱了,往往已經是太熱了。
我們總覺得孩子冷,其實是把我們自己的感受強加給了他們。
有一種冷,叫“大人覺得你冷”
我們總怕孩子凍著,卻忽略了他們的代謝比成人快,其實是怕熱的。
捂得太厚,輕則痱子、濕疹,重則捂熱綜合征,那才是真的危險。
愛,不是憑感覺,而是靠科學。
你給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
我們常常用“愛”的名義過度保護,卻忘了孩子有自己的適應能力。
少穿一件,讓他有機會適應環境,增強抵抗力。
真正的愛,是恰到好處的關懷,不是密不透風的包裹。
學會判斷,才能真正對娃好
記住三點:
1. 摸脖頸,不摸手腳。
2. 比你少穿一件。寶寶代謝快,不需要裹成粽子。
3. 觀察狀態。臉色紅潤、安靜舒適,就是舒服的。
愛,是懂他的需要,不是給你的安心
我們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卻很少問:這真的是他需要的嗎?
放下焦慮,相信孩子的生命力。
少一點“我覺得”,多一點“他需要”。
從今天起,試著放手一點。
讓孩子在適宜的溫度里,自由呼吸,自在成長。
這不是粗心,是智慧。
你平時怎么判斷寶寶冷熱的?有沒有走過“怕他冷”的彎路?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驗,一起做更懂孩子的父母。
轉發給身邊的新手爸媽,讓愛不再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