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杭州姑娘邱女士花6萬找婚介,明確要求“年齡差10歲內、好看、本地有房有車工作穩定”,結果被安排見四五十歲對象。機構回應:年輕優質男要求高,年齡大的“匹配度”更靈活。這場“精準匹配”的婚戀鬧劇,到底是誰在給愛情標價?
27歲姑娘的“精準擇偶清單”:6萬塊能買來愛情嗎?
27歲的邱女士在杭州打拼多年,事業小有成就,唯獨感情一直空窗。看著身邊朋友陸續結婚,她終于下定決心——找專業婚介機構幫忙。
“我條件不差,也不想將就。”邱女士說,她對另一半的要求很明確:年齡差10歲以內(也就是17-37歲),長相順眼,在杭州有房有車,工作穩定。為了“精準匹配”,她咬牙交了6萬塊會員費,選了機構最貴的套餐。
“他們承諾會嚴格篩選,幫我找到符合條件的對象。”邱女士回憶,簽約時工作人員拍著胸脯保證,還說“像您這樣的優質女性,我們一定優先安排”。
第一次見面:四五十歲的“驚喜”
交完錢后,邱女士滿懷期待地等來了第一個相親對象。結果一見面,她直接愣住了——對方看起來四五十歲,頭發已經有些花白,穿著也略顯老氣。
“我當場就懵了,這和說好的差太遠了吧?”邱女士說,她偷偷問紅娘對方的年齡,得到的回答是“48歲”。
“可我的要求是年齡差10歲以內啊!”邱女士當場提出質疑,紅娘卻笑著解釋:“邱小姐,您別急,我們也是綜合考慮了匹配度。年輕一點的男士,尤其是年收入200多萬的,對女方要求很高,可能不太容易匹配;但年齡大一點的男士,對年齡、外貌這些要求會寬松一些,成功率更高。”
邱女士聽完更生氣了:“我交6萬塊是為了找符合條件的,不是來‘將就’的!如果年齡大這么多,我干嘛不自己找?”
婚介機構的“匹配邏輯”:年輕優質男=高要求?
面對邱女士的質疑,婚介機構負責人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我們確實按照您的要求篩選了,但符合條件的年輕男士非常少。”負責人說,機構數據庫里,30歲以下、年收入200萬以上、有房有車的單身男性,對女方的要求普遍很高,“比如學歷、家庭背景、甚至長相都要‘門當戶對’,邱小姐的條件雖然不錯,但和這些男士的要求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而四五十歲的男士,負責人認為“更務實”:“這個年齡段的男士,很多經歷過婚姻,對另一半的要求會更注重性格、是否顧家,對年齡、外貌的包容度更高。”
換句話說,在機構眼里,邱女士的“6萬塊”只能買到“年齡大、要求低”的匹配,而“年輕優質男”的匹配權,顯然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