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吉利,終于對那批還沒轉正的“燃油遺民”下手了。第三代豪越L的出現,看似一次正常換代,實則是吉利在新能源浪潮下,對燃油車體系的一次“自我清算”。

這臺曾經對標漢蘭達的中型SUV,如今主動降級為1.5T,連Drive-E的2.0T發動機都不再啟用。要知道,當年豪越L上市時,吉利喊的口號是“國民漢蘭達”,而今天,它已經徹底放下了那份執念。這不是退步,而是認清現實——在新能源席卷的2025年,家庭SUV拼的早已不是排量,而是價格與智能化。

豪越L的第三次進化,不是突破,而是回歸。Flyme Auto座艙的加入,多少像是一場“事后補課”。這套系統的邏輯很簡單:別讓消費者一坐進車里,就感受到年代感。畢竟在奇瑞、捷途、比亞迪都上大屏、語音、智駕的時代,再談機械品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吉利的選擇是妥協——哪怕不驚艷,也要不落伍。

更耐人尋味的是動力。過去的2.0T是豪越的尊嚴,如今換成1.5T,是徹底認命。133千瓦的賬面數據雖不丟人,但與“豪越”這個名字的調性明顯脫節。顯然,吉利不再希望這款車去拼性能,而是要回到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能跑、能裝、能省”。畢竟,這個價位的用戶,不再在意百公里加速,而是后排能不能放下嬰兒車、油耗能不能進7。

再看布局變化,這一代提供5、6、7座三種方案。表面上是更豐富的選擇,本質是吉利試圖用一個平臺覆蓋所有家庭場景。從二胎夫妻到三代出行,從單身通勤到商用代步,盡可能榨干燃油車最后的用戶價值。這是一次精細的算賬——少花錢,多覆蓋。

銷量數據則揭示了更現實的焦慮。豪越L今年前9個月賣了8478輛,排在吉利第八。相比之下,星越L、博越L、星瑞的年銷都在十萬以上。顯然,燃油中型SUV在吉利體系里已經失去了資源優先級。廠家之所以還愿意更新這臺車,只是因為它仍然能撐起經銷商的燃油車指標、維系渠道信任、讓用戶覺得吉利沒有完全拋棄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