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約車司機收入情況備受社會關注,這主要體現在不少司機反映平臺“抽成高”,導致自己收入比過去有所減少。
為了保障司機待遇、提高司機收入,滴滴等平臺嘗試多種途徑來降低傭金比例、提高司機收入。今年8月,以滴滴為代表的出行平臺再次推出新舉措,多維度降抽成。
平臺抽成比例到底是什么情況? 司機如何評價?9月12日,滴滴“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第三期活動在京舉行。司機、媒體、專家等60多位代表聚焦“司機反饋問題改進匯報”、“抽成問題意見征集”圍桌討論。多位司機代表現場發難,討論十分激烈。

評審會現場
與此同時,時代周報記者就網約車平臺抽成現狀和收入情況進行了線下調查。
在經調查的數十位網約車司機中,不少司機月均抽成比例收窄,但具體到每筆訂單中,抽成高低不一,也有負抽成的情況。如果按月計算,司機月整體抽成比例在15%上下。
平均抽成竟然低于預期?
“抽成很高,至少百分之二十多!”面對記者的詢問,不少網約車司機都這么表示。
9月以來,時代周報記者向數十位網約車司機了解其最新的訂單抽成情況,大多數司機的本能反應是平臺抽成過高,但也無可奈何。
但實際情況與大多數司機所想并不完全一致。
在統計的多個訂單實例中,的確有抽成比例超過20%的訂單。如在9月15日,記者在上海市打了一輛滴滴,訂單收費34.5元,司機到手24.5元,抽成比例達28.9%。
在北京,一位網約車司機也向記者隨機展示了近期5個訂單各自的抽成比例,其中2個訂單的抽成比例分別達到25.2%、24.7%,符合大多數網約車司機對抽成的直觀印象。
但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較低抽成甚至負抽成的現象也在滴滴上大量存在。
在9月8日北京市的一個出行訂單中,記者實付11.16元(使用優惠券),司機到手16.67元,司機收入不受優惠券影響,實測為負抽成,司機端頁面展示的抽成比例為“本單不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