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電產業的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服務商來說,這幾年市場競爭和經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不過,未來5年行業確定性機會終于出現而且更明確了,那就是提振、激活消費的國家戰略,呈現方向、路徑和手段的具象化落地!
華辛撰寫
賣不動貨,錢賺不到!貨賣了,但利潤腰斬!有利潤,但是出貨太難!
最近3年多以來,聚焦一線市場的競爭與搶奪,主要家電廠商遭遇的問題,概括起來就三條:人找不到或留不住、貨賣不動或競爭白熱化拼價格拼成本、門店面臨虧損經營的趨勢難以扭轉。
歸根到底的原因,家電圈認為,就是一個:行業由增量變存量、市場由增長變降速、消費由強勁變疲軟、競爭由激烈變殘酷。最終,在2024年8月,家電國補政策的推出,拉開了國家層面時隔多年之后,對于家電消費市場的一輪政策強刺激周期。
如今,刺激家電、家居、汽車等消費品的中央財政國補政策,雖然進入了一輪調整期,但是在一線市場上,企業、商家和消費者對于政策的普遍性期待,表明政策的價值與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也是需要持續輸出才能收獲更長久的動力。
雖然,有一些家電經銷商,至今對于國補政策仍然充滿了不解,質疑,甚至公開表達反對,認為政策加劇了市場上大企業大商家的洗牌力度和進程,認為政策造成了對于未來幾年消費的提前前搶奪和透支。但是,家電圈認為,在全球及中國經濟轉型、產業變革的關鍵及特殊時期,國家層面對于促內需,消費的提振和刺激的戰略方向和戰略舉措,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家電行業來說,就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日前,隨著中央關于新一輪五年發展綱要的總體思路發布,再次提出聚焦于擴大內需和消費激活,并明確了新的戰略方向、路徑及任務。這也相當于中央層面給予消費行業、消費市場和消費品的未來發展,提前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一是,目標很明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方向不動搖,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并要大力提振消費。也就是說,消費是一項長期性的發展課題,不是短期1、2年就能解決的,至少需要5年的中期規劃助力。
二是,手段有變化: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最終就是要建立并打造一個“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可持續循環體系。說白了,中央補貼等政策只是外部手段,給予明確方向和階段性動力,最終還要靠廠商在一線市場上找到更好的方法和路徑,讓消費能良性循環并滾動。
在家電圈看來,擴內需,提振消費,作為一項國家層面的重要戰略,中長期內得到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持續發力和引導,方向不會改變,而且只會步步提升。但是,政策刺激消費的手段和內容將會更精準、更有效、更多變,最終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價值。
當然,刺激消費既是目標,也是手段,最終是要建立并形成讓老百姓“有錢花、愿意花”的良性循環,以及“用消費者的新需求,推動企業投入技術創新、加快產品迭代”的良性循環。讓家電企業和商家愿意在好產品、好服務上進行投入,讓用戶最終獲得“名副其實”的好產品、好體驗。
具體到家電行業,對于所有廠商來說,未來發展,可以確定的方向有三個:
一是,提振消費這件事情,國家戰略的方向不會動搖,但手段會升級會調整。接下來,除了家電國補政策的穩步、精準實施之外,家電圈相信還會推出一些細分、專項的消費刺激政策。從國家到產業,以及家電廠商,當前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排除萬難,一心聚焦消費需求的提振,要通過多手段、多方法、多策略、多層次,刺激存量消費,提高以舊換新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