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雖然是日系車企中存在感較低的一家公司。但旗下的軒逸、天籟在中國的銷量還算穩定。然而,這家車企前段時間竟傳出了資金僅能支撐12-14月。
不過,最近的一條重磅消息應該會讓大部分日產車主吃下定心丸。
1.日產本田合并,全球第三大車企誕生
據日本媒體日經中文網的消息,本田與日產將整合經營。也就是說,兩家日系頂級車企將合并為年銷量超800萬輛的汽車巨頭。這一合并,或許是處于面對新競爭下的無奈選擇.。畢竟在新能源時代,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已經銳不可當了,整合應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聽起來合并后氣勢洶洶的本田與日產似乎實力恐怖。但二者的合并實屬無奈。本田2024年在華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0.7%,全球銷量也下降了16%左右。

日產則情況更糟糕,北美市場營業利潤下降99%,中國市場雖然銷量只減少了10%。但這時在大幅降價后實現的銷量,利潤驟降的情況下,日產的現金儲備只能支撐12到14個月。
而在11月,日產便宣布裁員超9000人。顯然這次合并與其說是強強聯合,不如說是抱團過冬。然而,兩家車企雖然銷量拉胯,但卻不準備就此躺平。
2.本田創“燁”對標新勢力,日產或吸取艾睿雅教訓
本田與日產銷量不斷下滑的主因便是中國轟轟烈烈的新能源車發展趨勢。其中,在中低端市場大殺四方的比亞迪是搶走本田與日產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這幾年本田與日產也開發了自己的新能源車型與品牌。

然而,本田在華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卻有些“抽象”。在2024年,本田旗下的新能源品牌燁P亮相。莫名其妙的命名方式以及有些奇特的LOGO都讓人有些看不懂這個品牌的發展方向。
燁P旗下車型看似運動酷炫的外觀與性價比路線似乎也沒什么關系。如果旗下車型定價虛高,那么燁P大概率不會對比亞迪造成什么實質性威脅。
而日產的新能源路線就走得比較保守了,前些年推出的艾睿雅產品力尚可,但售價偏高,四平八穩的營銷獲得了平平無奇的銷量。現在的日產新能源更像是一潭死水。

不過,這種保守的策略既證明了日產跟不上新能源車發展的趨勢,更體現了其高層很可能認為自己在中國市場仍有較大的品牌溢價。因此,才敢于在性能與配置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讓艾睿雅的定價處于19.99-28.29萬的高位。
這樣的新能源發展情況顯然是日產與本田的高層無法滿意的。而合并后雙方也勢必會在新能源領域繼續發力。但對于他們來說,合并后自己搞新能源車似乎并不是一條最合理的發展路徑。
3.日系巨頭難以獨立造車,新巨頭破局還看國產新能源
雖然看著十分抽象,但本田在中國的新能源車品牌卻是在與中國車企的扎實合作中誕生的。

燁P用上了不少中國新能源車技術,例如其架構是與廣汽集團一起開發,而電池則使用了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此外廣汽集團還為本田引入了華為、科大訊飛等巨頭為其提供智能化支持。
與其說是本田想要主動引入這些大廠,不如說是目前全球新能源車技術發展的局勢決定了他們只能依靠中國的各路大廠。

畢竟,無論是電池還是智能駕駛技術,這些日本車企都已經很難靠自己的技術儲備在幾年內追上中國車企。即便是豐田這種巨頭在中國生產的很多純電車也要依賴比亞迪提供的電池。
顯然,對于本田與日產來說,面對新能源車浪潮的沖擊不是合并后繼續關門造車就能解決的。他們應該擁有更開放的心態,積極與中國車企進行合作,而不是單純地用所謂品牌溢價與歷史積淀繼續掙快錢。